
建立良好的学校与家庭沟通机制对于全方位保护学生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及时干预和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
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数字化战略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有效应用。老师和家长都感受到了教育环境的变化。无论是远程教学,还是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都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过去,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私人交谈或电话。如今,老师只需在家长群里发一条信息,全班家长就能第一时间得到信息。这种方便的方法带来了方便,但也有一些缺点。如果老师或家长不小心发送了错误的信息,可能会导致尴尬的局面。
近日,一位幼儿园家长因为手指太粗,在家长群里“翻身”,引发一阵不经意的笑声。群组消息已经成为当代人尤其是老年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由于日程繁忙,通常无法每天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只能依靠老师在群里发的消息。
例如,班长向小组宣布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或在某个领域获得奖项。被表扬的学生和家长虽然高兴,但也不得不故作谦虚。不管其他家长多么“嫉妒”,他们都会在群里说恭喜或者点赞。
有一位学生的父亲原本想发表扬的表情包,结果因手指太粗,不小心按到了“抱抱”的表情包,引发了不必要的误会。即使妻子在群里提出了质疑,其他家长也都以吃瓜的姿态观望。由于发现“翻车”后想要撤回已来不及,他只能截图解释,场面尴尬至极。
实际上,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有时候,老师发完通知后,家长回复时只要有一个家长打错字,后面就会错一串。
有的家长只是想表达会积极配合老师工作,不会给班级“拖后腿”,结果被一个家长打成“狗腿”,后面的家长根本没仔细看,竟集体“拖狗腿”。老师看完心态都崩了,难怪学生一个个粗心大意,家长也是如此。
父母们或许因打字错误或发送错误的群而感到尴尬,而老师则感慨万分:“我真是难为情了。”
在回复老师信息时,家长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言辞不当得罪了老师。然而,有时越是小心谨慎,反而越容易出错。家长们常常因为打错字而感到尴尬,尽管这有些令人难堪,但总体来说不至于导致尴尬至极,最尴尬的情况莫过于将信息发错群。
许多父母在工作日从不离开手机,几乎完全依靠短信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当你忙碌的时候,很容易忘记切换界面,将消息发送到错误的地方。
班主任原本想提醒家长,接学生放学时一定要带好雨具。另一位家长感谢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却不小心打断了家长之间的私人交流。
有的学生的父亲把原本应该私聊妻子的信息发到了家长群里,甚至公然提到要回家“补补生理课”。一旦家长注意到这一失误,尴尬难当,而且撤回消息已经来不及了。
事实上,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班主任只能自我安慰,相信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学生一定会变得开朗、身心健康。
最为尴尬的情况之一是那些在家长群里暗地里批评老师或学校的家长。一旦不小心把这些评论发到群里,再见到老师时,他们可能希望能够钻进地缝里。老师无奈地感叹:“我真是难为情了,家长们能不能更谨慎一点呢?”
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每天查看群信息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刚开始,家长们渴望老师能发更多的消息,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状况,但时间一长,他们反而觉得这很烦人。特别是当老师经常在群里布置作业,或者家长们在群里进行讨论时,这对其他家长和老师都带来了负担。一些家长甚至呼吁解散群,认为家长群已经“变味”。
在我看来,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提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不过,班主任需要制定严格有效的沟通规定。
取消不必要的回复,及时制止家长在群里过度讨论的现象,有问题可以私下与老师沟通。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可以由老师在群里集中解答。
教育部已经规定,老师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也不能将辅导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同时,家长也应该主动遵守老师制定的集体规则。不炫富,不盲目奉承,不在群里乱聊。最好私下解决问题。如果你有意见或者不明白,可以直接与老师沟通,而不是私下抱怨或质疑,更不用在学生面前质疑老师的教学安排
